不合時宜的成長路
林載爵訪談錄
時間:2014 年11 月18 日
地點:台北
此為科技部研究計畫:【台灣左翼思想口述計畫(1970 年代至1980 年代)】(NSC 103-2410-H-009-033-MY3)成果的一部分。主訪人:陳光興、林麗雲;訪談參與人:蘇淑芬、劉雅芳、陳瑩恩;影像記錄:陳素香。
文/陳光興
大致從2008 年起,我們以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室為基地,爾後結合了亞際書院(泛亞的民間國際組織)在區域內各地所推動的亞洲現代思想計畫,逐步開始進行台灣戰後左翼思想/運動的研究工作。因為陳映真作為承先啟後、連接兩岸三地與東亞區域,乃至於第三世界,極為關鍵的特殊位置,我們過去多年都試圖透過「以陳映真為線索」的方法,以會議、論壇、演講、訪談、出版、影音、數位化等等的形式,慢慢收集資料、整理。2012-13 年間,我們把工作重點擺在1960 年代,2014 年起,累積過去的經驗,我們透過科技部的研究計畫開始進入1970 與1980 年代,更為有系統的進行訪談;基本的方法是將受訪者的生命歷程與社會政治的變動軌跡聯繫起來,希望能夠留下、積累曾經在歷史過程中發揮作用者的口述與對話紀錄,為有待梳理、建立與書寫的戰後左翼思想/運動的歷史提供準備。這樣長期工作的目的當然是在搭建起與過去聯繫的橋梁,為未來的左翼運動找尋出路,我們認為面對當前的困境,是要透過「回看過去、面向未來」,認真梳理變動的軌跡,解釋失敗的歷史條件,在錯誤中學習,才能在前輩們已經開展的基礎與道路上反省、調整、繼續前進。歷史沒有終結,未來是在不同力量的衝擊、碰撞與對峙中才能決定它的方向,我們期待自己的工作能夠成為過程中有機的組成。
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我們工作團隊在2014 年12 月間對林載爵先生的訪談。今天的著名出版家,七○年代初碰上楊逵,受到啟蒙,爾後加入《夏潮》雜誌的編輯工作,他回看了那段「不合時宜的成長路」。
陳光興、林麗雲 訪問|陳瑩恩、劉雅芳 整理 (2015)〈不合時宜的成長路:林載爵訪談錄〉,《人間思想》,10期(夏季號):110-123。